人们普遍知道,美国是全球著名的肥胖大国,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身材臃肿的大腹便便者。然而配资行业排名,令人惊讶的是,经济状况远不如美国的墨西哥,肥胖率竟然高得更为惊人。早在九年前,墨西哥的肥胖率就以32.8%稳居全球首位,令人担忧的是,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也陷入了肥胖的困境。
而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肥宅快乐水”——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根据墨西哥官方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全国超过八成的民众每天都要饮用以可乐为主的碳酸饮料,人均年消费量高达180升,相当于每人每年喝掉500多罐可乐,居世界之首。在墨西哥最贫困的州之一,一天内喝掉7罐可乐是极为常见的现象,甚至被视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可乐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严重威胁着墨西哥人的健康。据美国权威医学期刊《循环》杂志报道,墨西哥每年因饮用可乐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而死亡的人数高达2.4万人,因饮用可乐死亡的人数在全球排名第一。明明看似无害、清凉解渴的饮料,为何会让墨西哥人付出如此沉重的健康代价?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展开剩余87%在墨西哥的餐桌上,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无论多么美味的菜肴,如果没有一杯可乐相伴,人们的胃口都会大打折扣。”反过来,即使是一顿平淡无奇、甚至略显难吃的饭菜,只要配上一瓶满满的可乐,也能让人觉得这是一顿丰盛的盛宴。在墨西哥,可乐不仅是解暑解渴的饮料,更深深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涵盖饮食、社交乃至宗教仪式的各个方面。
尤其是在墨西哥最贫困、宗教信仰最为神秘的恰帕斯州,可乐几乎被视为印度神油一般的神奇圣物。玛雅原住民在祭祀神灵时,精致的可乐瓶被摆放在献祭餐桌的中央,成为仪式中最为珍贵不可或缺的圣物。祭司们一边口念古老而神秘的咒语,一边饮下可乐,据当地人说,可乐带来的兴奋感让祭司产生穿越生死边界的幻觉,从而提高仪式的成功率。此外,当地巫医还将可乐视为神奇药水,认为饮用后打出的嗝能驱赶体内的邪灵,因此频频用其治疗各类疑难杂症。
对墨西哥人而言,一天没有可乐的生活几乎难以想象。在可乐最受欢迎的地区,一天喝七八罐是极为正常的消费水平。可乐的流行甚至对墨西哥传统国酒——龙舌兰酒的地位造成了冲击,导致龙舌兰酒销量大幅下滑。有趣的是,作为美国文化强势输出的象征,可乐在墨西哥沉淀数十年后,形成了独特的墨西哥可乐流派,甚至对美国本土的可乐文化产生了反向影响。
美国本土的可乐通常采用较廉价的高果糖浆,装于五颜六色的塑料瓶中,而墨西哥可乐依然坚持使用成本更高的蔗糖,并保持传统复古的玻璃瓶包装。许多墨西哥消费者因此对本地可乐充满自豪,认为用工人生产的蔗糖原料能更好地保持可乐的独特风味和文化底蕴。这也使得墨西哥出产的可乐仍以蔗糖为主要甜味剂,成为一大特色。
然而,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科学研究揭示了可乐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威胁,让无数可乐爱好者在享受饮品的同时,也背负起沉重的心理负担。可乐中的高果糖迅速进入血液,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将多余糖分转化为脂肪,极大增加了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南非一项长期研究显示,每周饮用两瓶可乐便显著提升肥胖概率。此外,可乐中添加的防腐剂、焦糖色素等化学成分,还会对人体骨质造成损害。为了让消费者形成依赖,咖啡因被加入其中,促使大脑释放多巴胺,使人上瘾。
在墨西哥,饮用碳酸饮料的习惯让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付出了身材走样和健康丧失的代价。自上世纪90年代起,可乐在墨西哥迅速普及,致使墨西哥的整体肥胖率一跃赶超美国,成为全球肥胖率最高的国家。尽管肥胖还受运动习惯和作息规律的影响,但墨西哥巨量的可乐消费与肥胖率的攀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数据显示,本世纪初,墨西哥青少年的碳酸饮料消费量激增了一倍以上。同期,5至11岁儿童的肥胖率飙升至40%,年轻女孩的腰围平均增长了11厘米。在医院里,七成以上的床位被肥胖相关疾病患者占据。庞大的肥胖人口令墨西哥本已脆弱的医疗体系压力倍增,每年投入的医疗费用如无底洞般不断增长。
例如,糖尿病患者到了晚期需接受昂贵的透析治疗,但墨西哥医保体系无法完全覆盖这部分费用。一位墨西哥医疗官员坦言,承担晚期糖尿病患者治疗费用,意味着国家将无力支付其他患者的医疗开销。而这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墨西哥人减少可乐消费,或者彻底戒掉这种饮料,墨西哥的医疗体系无疑会得到极大缓解。
那么,为什么墨西哥人如此难以戒掉可乐?他们是如何陷入这场全民狂饮可乐的怪圈?这背后离不开可口可乐公司对墨西哥政界的深度渗透和强力的舆论宣传。尽管可乐早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墨西哥,但曾经它只是普通饮料,并没有如今这般疯狂普及。
为了让墨西哥消费者爱上可乐,可乐公司使出了浑身解数。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有利条件,展开价格战,以强大的资金优势击垮本土小型饮料厂,凭借低价牢牢占据市场份额,逐步确立了垄断地位。最关键的是,可乐公司还投入巨资渗透墨西哥政坛,培养了一批亲可乐的政治明星。
2000年,是可乐在墨西哥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年。当年当选总统的比森特·福克斯,正是前任可口可乐拉美区负责人。这位曾在大学时期就担任可乐公司小主管的政治人物,无疑成为了可乐公司在墨西哥的最佳投资。凭借他的政治支持,可乐销量在他任期内实现显著增长,青少年等重点消费群体的饮用量甚至翻了一番。
“朝中有人好办事”,可乐得以在墨西哥内陆与当地资本合作,设立生产工厂,直接利用墨西哥本地水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制造饮料,再高价卖给墨西哥消费者,赚取巨额利润。以水资源极为匮乏的恰帕斯州为例,当地居民旱季缺水严重,不得不花钱购买矿泉水,但当地一家可乐厂却凭借政府特权,优先获得珍贵的洁净水源,屡次引发民众抗议却无济于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量墨西哥人饮用可乐,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很多人仍不愿将肥胖归咎于可乐。他们更倾向于认为自己运动不足、饮食中肉类过多才是肥胖主因。这种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可乐公司长期精心打造的公关策略。
那么,为什么科学界直到21世纪才开始广泛揭示糖分危害,早期为何没有及时警示公众?答案很简单:牵涉巨额利益。60多年前,强大的蔗糖产业集团通过资金介入,干预了科学研究成果,将肥胖的罪魁祸首由糖分转移为脂肪摄入。根据《JAMA国际医学》刊载的一份调查,蔗糖产业链的相关公司花费巨资影响权威科学家,将高糖饮食的危害淡化,掩盖真相。结果,吃肉成为了“头号肥胖元凶”,绿色低脂饮食风靡全球,而糖分则得以肆无忌惮地被添加进食品和饮料中,导致美国、墨西哥等国肥胖人数激增。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为掩盖糖分危害,可口可乐还将肥胖归咎于墨西哥人“懒惰、不爱运动”。墨西哥各类体育健身活动中,经常能看到可乐的广告和赞助,似乎只要运动足够,即使喝可乐也不会变胖。然而,任何有过减肥经历的人都知道,底层劳动者根本难以抽出时间大量锻炼。更何况,运动后口渴难耐,更容易促使他们购买可乐,反而加剧了饮料消费。
当运动宣传无效后,可乐公司又推广无糖可乐,声称是“零糖分”健康饮品。但专家指出,无糖饮料中的人工添加剂同样会扰乱胰岛素分泌,导致多种亚健康问题。饱受肥胖困扰多年后,墨西哥终于在2014年迈出对抗可乐的第一步,成为全球首个对碳酸饮料征税的国家,对每升碳酸饮料征收一美分税,当年共征得近1亿美元。
然而,对于财力雄厚的可乐巨头而言,这些税收不过九牛一毛。根据最近财报,可乐公司全球年度营收高达380多亿美元,其中墨西哥、美国、印度和中国贡献最大。墨西哥能否真正摆脱可乐带来的健康阴影,仍需时间检验。
发布于:天津市金领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